2025年5月7日那场持续一小时的黑夜空战,包括3架“阵风”在内的五架印度战机,被巴基斯坦空军一举击落。这次空战,不仅创下数十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空中对决的纪录,更暴露了印度军事决策中根深蒂固的愚蠢。这种愚蠢,并非战术失误的偶然,而是源于对于对手实力的傲慢误判与对自身优势的盲目迷信。 最近,印度把自己空战失败的原因,归结为情报部门对PL-15E空对空导弹的射程误判。我国外贸版的PL-15E,标注射程145公里,所以印度认为,自身战机躲在150公里左右,就根本无须担心被击中。然而在实战中,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-10C,却能在200公里外,使用PL-15E发起超远程攻击,并一举击落印度战机。这种严重的情报误判炒股配资网站皆,让驾驶阵风的印度飞行员们炒股配资网站皆,陷入致命的虚假安全感,结果却在自以为安全的空域中,成为了导弹的活靶子。 更讽刺的是,印度军方对法国阵风战机的迷信,也到了偏执的地步。他们将阵风视为战之必胜的空中王牌,却忽视了空战的核心是体系对抗,而非单一的装备优势。当巴基斯坦空军针对性设伏,配合电子战进行迷惑行动时,印度的空战体系瞬间崩塌。预想中有了110架战机参与,必然胜券在握的大规模对决,最终演变成一边倒的溃败。 印度的愚蠢还体现在战略规划的短视。其朱砂行动,本计划从空袭到地面战层层推进,结果刚刚进行到第一步,就因为空战惨败而乱了阵脚。这种想当然的军事冒险,根源在于对自身实力和盟友技术的盲目依赖。迷信法国阵风的性能,轻信俄制装备的可靠性,却对中国军工的进步视而不见。
当阵风被击落的消息传出,印度不仅失去了空战主动权,更引发国际市场对于阵风的信任危机,达索公司股价暴跌,那些排队购买该机型的国家纷纷驻足观望,这正是对印度唯装备论的辛辣讽刺。 这场空战的另一重意义,在于让世界看到,中国军工实力被严重低估。PL-15E作为中国第四代远程空空导弹的出口型号,早已在国际航展上公开亮相,但其真正的技术实力显然被印度等国严重轻视。这款导弹融合了卫星制导、双向数据链修正、末端雷达制导等多重先进技术,实现了“超视距发射、多目标打击、发射后不管”的作战能力,而且200公里的实战射程,更是一举刷新了空战史上的纪录。
中国军工的被低估,本质上是西方中心主义思维的产物。长期以来,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,停留在“工业规模大,但技术水平低”的阶段,却忽视了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。巴基斯坦空军用歼-10C与PL-15E的组合取得的战果,向世界证明,中国技术研发实力,已经达到先进水平。 歼-10C和PL-15E一战封神,中国科技的进步并非偶然。这背后是数十年持续的技术积累、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,以及实战化检验的研发逻辑。当印度还在为高价引进36架阵风战机沾沾自喜时,中国已建立起从战机到导弹、从电子战到指挥系统的全产业链优势。这种系统性实力,恰恰是印度最缺乏也最不愿正视的现实。
这场空战最终以印度的懵圈收场,在现代战争中,轻视对手的技术实力与误判战场形势,终将付出惨痛代价。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#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#
牛达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